2005年,学校成立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。2018年12月,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。2020年5月,马克思主义学院独立建制。现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、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、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、形势与政策教研组7个基层教学组织。
学院坚持党建引领。以“理论育人”为党建工作目标,持续完善“五育人”党建工作体系,打造“理论育人型”党建特色品牌,以党建品牌赋能事业发展,推动党建工作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深度融合。获批省高校“双带头人”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、省高校“双带头人”教师党支部书记“强国行”专项行动团队、宁波市首批高校“双带头人”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、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首批“全校党建样板支部”培育创建单位。
学院坚持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建设。近年来持续开展以“地方化、校本化”为主要特色的“微教学”改革,不断增强教学互动性和有效性,教学成果被《中国教育报》《中国青年报》等30多家媒体报道。入选教育部思政课教学改革择优推广项目1项,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、宁波市第八届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,累计建成省一流课程3门,校一流课程4门。现有2个省级思政理论课名师工作室,2个市级思政理论课名师工作室。
学院重视平台建设。建有“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基地”,宁波市哲社科重点实验室“宁波市人工智能思政创新实验室”、宁波市第六轮社科研究基地“宁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基地”,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中共党史党建研究中心、数智思政空间研究中心。2025年1月起,承担中央网信办舆情合作重点单位建设任务。
学院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队伍建设。现有一支“老、中、青”相结合、结构合理、教学能力强、科研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,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约70%。现有省级人才2人,浙江省高校思政课理论课名师工作室主持人2人。宁波市级人才1人,市高校思政课教学名师2人。获市“优秀思政课教师”等市级及以上荣誉称号20人次。青年教师参加全国高校思政课“手拉手”集体备课云上大练兵,在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技能比赛中屡获佳绩。
学院重视科研反哺教学。获批国家社科基金2项,教育部、省社科规划30余项。发表CSSCI论文19篇。研究成果被市级及以上党政单位采纳或领导批示60余项,其中副部级及以上领导批示10余项。年均外源到款经费100余万元。
学院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。学院与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,开展共建。与鄞州区委宣传部共建文明实践中心,与鄞州区委党校、象山县丹东街道党工委签署党建共建协议。作为宁波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理事长单位,积极推动宁波市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。牵头打造宁波本土特色的“真理的味道·四明传习”大思政工作品牌。积极协同5个副理事长单位,1个教学研究中心、1个实践体系建设研究基地、1个共同体建设示范点,联动10个片区教育行政部门和所属中小学校,按照“一个共同体一个特色”原则,打造23个特色共同体,探索出以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为载体,“政府主导、高校牵引、中小学协同”三位一体育人新模式。